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体育代理吧 > 新闻动态 > 斯大林问彭总:听说你们在朝鲜杀过俘虏?彭总一字不说却赢得赞赏
斯大林问彭总:听说你们在朝鲜杀过俘虏?彭总一字不说却赢得赞赏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1952年,斯大林多次发出邀请,彭老总最终启程前往莫斯科,展开了这次重要的访问之旅。

起初,两人的对话氛围十分融洽。但到了晚宴时分,斯大林突然抛出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:“我听说你们在朝鲜曾处决过战俘?”

面对这件事,彭老总一直保持沉默,可正是这种态度,让大家对他更加敬佩。

斯大林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?彭老总又为何会有这样的回应?

【临危受命】

1950年,正当我们国家准备解放台湾的时候,朝鲜那边突然打起来了。这样一来,中央只好先把解放的事放一放,集中精力处理东北边境的安全问题。

美军不仅企图控制整个朝鲜,还把战事扩大到了我国边界,公然对我们进行挑衅。

当全球舆论普遍反对军事介入时,毛主席果断拍板:派兵援朝!主动出击,防患未然!

主席很清楚,对待这样的国家,必须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,如果不这么做,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。

命令刚下达,领袖就亲自挑选将领,打算派部队里的后起之秀——粟裕将军去朝鲜战场。

必须承认,毛主席的决策确实智慧过人。

粟裕将军被誉为"战场上的传奇",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他经常面对敌军实力强大、人数众多的不利局面,但每一次都能在绝境中化险为夷,取得辉煌胜利!

对付美军这种目中无人的对手,让粟裕出马是最佳选择。

遗憾的是,粟裕当时身患重病,根本无法响应征召,中央只好特别批准他去青岛疗养。

情势所迫,毛主席只得派遣他最器重的将领——彭德怀元帅出马。

这位老一辈革命家一直跟随毛主席投身革命事业,经历了革命的全过程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了重建国家经济的任务中。

像他这样功勋卓著的老将军,按理说不用再亲自上战场了。可毛主席对他特别信任,最后还是把指挥抗美援朝的重担交给了他。

彭老总从国外回来,有一次半开玩笑地讲:“我这个志愿军总司令,可真是赶鸭子上架,没得选择啊!”

话虽如此,彭老总接到指令后,二话不说就直奔战场去了。

在朝鲜战场上,他始终坚守在最前线指挥战斗,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主席对他的高度评价——“有谁能像彭大将军一样勇猛无畏,敢于直面生死?”

彭老总指挥若定,一上阵就扭转战局,打得美军连连后撤,夺回了北朝鲜大片失地。

他的出现给朝鲜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,然而当金日成打算趁势扩大战果时,彭德怀元帅果断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。

这件事闹得挺大,他跟别人吵得不可开交,连毛主席和斯大林都知道了。

那时候到底出了什么事?毛主席和斯大林又是怎么处理的?

【“不知天高地厚”】

志愿军进入朝鲜的当天夜里,立即展开了全面进攻。

我军悄悄进入朝鲜,美军毫无察觉。正当他们在鸭绿江边欢庆“胜利”时,却意外遭到突袭,瞬间陷入混乱。

在彭老总的带领下,战士们士气高昂,步步为营,把敌人从鸭绿江一路逼退到清川江以南,彻底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。

首次交锋,我们消灭了超过15000名敌军。不过,由于美军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,这场胜利来之不易,我们的部队同样遭受了惨重损失。

彭老总在掌握战场基本情况后,马上给毛主席发电报,提议跟苏联方面沟通,希望他们能派空军来帮忙。

然而由于种种因素,苏联最终没有派遣空军支援,就连之前答应提供的现代化武器和装备也一直未能如期送达。

没办法,士兵们只能咬牙坚持战斗。靠着简陋的装备和老旧的武器,我们的部队与敌军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交锋。

第二次战斗时,我们部队用了"引蛇出洞"的办法,把敌人骗到长津湖一带,然后给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。

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,士兵们衣衫单薄,忍饥挨饿,与敌军激战了整整十五天,最终将他们赶回了三八线以南。

这场战役中,美军损失惨重,阵亡人数超过3万6千。相比之下,我军在战斗中伤亡人数仅为两千,但因严寒天气导致的冻死冻伤人数却高达3万余人。

连续几次失利让美军收起了傲慢的态度。为了对付彭德怀,杜鲁门总统多次调整指挥官,最终用李奇微取代了麦克阿瑟的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职务。

美军为了改变不利局面,表面上假装要和谈,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,准备重新集结力量。

久经沙场的彭老总一眼识破了敌人的计谋,为了守住三八线,他打算把敌人再往南边赶一赶,好为接下来的"谈判"铺路。

志愿军抓住战机果断出击,迅速拿下汉城,迫使"联合国军"后撤至三八线以南地区。

这场胜利让人备受鼓舞,金日成觉得,拿下汉城后敌军已是强弩之末,应当趁热打铁,继续南下,完成半岛统一大业。

苏联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同样赞同这个观点,根据苏联红军的实战经验,一旦取得战场优势,就应该乘胜追击,进一步扩大胜利成果。

彭老总对此建议表示强烈反对。

我们部队连续打了三场仗,现在人困马乏,弹药也快用光了,士兵们急需休息和补充能量。

如果不管士兵们的死活,硬要往南推进,不仅补给线会跟不上,还很可能钻进美军设下的埋伏。

彭总分析,李奇微这么痛快就放弃汉城,其实是在设圈套,想引诱我军进入他的陷阱。

当年金日成就是因为太急于求成,没等后勤补给到位就急着往南推进,结果被美军抓住机会在仁川登陆,战局一下子就被逆转了。

彭老总始终保持冷静,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。他坚定地拒绝了战士们的建议,只为确保他们的安全。

几个人吵得不可开交,拉佐瓦耶夫气得直跺脚:“你这也配当司令?打仗的本事一点都没有!我非告到上头去不可!”

后来,他把这事向毛主席和斯大林做了汇报,想请他们出面劝劝彭老总,要是情况允许的话,最好能让彭老总把志愿军的指挥权让出来。

毛主席绝不会同意这样的请求,因为他深知,只有自己才会真正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战士们。

主席明确表态支持彭老总的建议,并下达命令:如果朝鲜方面觉得不需要休整,就让他们带领朝鲜军民继续追击敌人,我们部队则坚守海岸线,做好防御工作。

毛主席坚定地支持彭老总,这让彭老总毫无后顾之忧,他明确向对方表示不会派兵。金日成见此情形,也放弃了原先的主张,不再坚持自己的立场。

然而,当斯大林知道这件事时,他并没有护短,反而对拉佐瓦耶夫大发雷霆:“你太自以为是了,彭先生是杰出的军事家,所有人都要服从他的安排!”

不久之后,斯大林突然下令让他返回苏联,不再允许他插手朝鲜战争的事务。

实际情况正如彭老总预料的那样,李奇微确实在玩“引蛇出洞”的把戏。他摸清了我军补给困难的弱点,打算用“车轮战”的方式,拖垮我们的部队。

多亏彭老总果断决策,上万士兵才得以幸存。

然而1952年,他因身体抱恙返回国内。得知这一情况,斯大林立刻发出邀请,希望他能前往苏联进行交流访问。

他们一碰面就聊得特别投机,可到了晚宴上,他冷不丁抛出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。

彭老总的举动博得了全场喝彩。

那时候到底出了什么事?

【斯大林的欣赏】

1952年秋天,彭德怀元帅受苏联邀请,前往莫斯科进行友好访问。

斯大林早早就在会场门口等候,他向来敬佩那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将领,得知彭老总的辉煌战绩后,心中更是充满敬意。

没想到一见面他就愣住了,彭老总身上只套了件再平常不过的黄色呢子军装。

这位享誉全球的东方将领竟如此平易近人,让他不由得心生敬佩。

他们聊了不少朝鲜战争的话题,他对苏联当时没立刻派空军支援表示了歉意。

彭老总平静地回应:"困难都挺过去了,我理解你的处境。"他的回答态度平和,既没有怨言,也不带任何负面情绪。

斯大林对此深受触动,再次邀请对方在苏联疗养,不过对方婉拒了这一提议。

彭老总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您的心意我领了,不过现在仗还没打完,我还不能放心去休息。”

聊到这儿,双方都挺投机的。

晚宴进行到一半,斯大林忽然记起什么,转头问彭德怀:“我听说你们在朝鲜战场上有杀害战俘的行为,这消息可靠吗?”

有人私下向斯大林打小报告,说我方部队处决了战俘。这种行为触犯了国际规定,斯大林对此事高度重视。

不管他怎么问,彭老总就是不开口,一句话也不说。

斯大林最终把他拽到一边,低声说道:“我问你这个,可不是在替美国人操心,我对他们没半点好感,巴不得你们多干掉几个敌人!”

杀害战俘是错误的,这种消息一旦传到国外,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。

他交代完要说的话,就挽着彭老总重新走进人群,和大家有说有笑地聊开了。

彭老总明白对方是在为自己着想,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笑意。

他选择沉默,主要是担心自己说的话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利用。

自红军时期起,我军就明确规定要优待俘虏,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。无论是国民党的士兵,还是日本的战俘,在我军手中都未遭受过虐待。

用行动证明比用嘴巴争论更有说服力。

没过多久,报纸上就刊登了“志愿军为战俘举办运动会”的报道,这一新闻迅速传遍全球,引发了巨大反响。

目睹这些俘虏个个神采奕奕、笑容满面的状态,那些外国政客们全都目瞪口呆,难以置信。

当朝鲜战场上的“联合国军”士兵们得知这一消息后,他们的战斗意志瞬间瓦解,不少人直接选择放下武器,向我方部队举手投降。

抗美援朝战争一结束,不少美国大兵站出来替我们说话,公开指责他们自己国家做得不对。

苏联领导层得知此事后,所有人都想起了彭老总当时的沉默,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。